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工业大省 湖北靠什么?专访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

最新信息

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工业大省 湖北靠什么?专访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
2023-03-04 00:06:00
今年以来,工业大省湖北陆续出台多个重磅产业行动方案,全力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据悉,湖北设立的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已由15亿元增加至20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尤其是上述五大优势产业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位居全国10个工业大省第一,全年实现增长7%,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5%,振作工业稳增长工作经验在全国工信工作会议上第一个交流发言。工业经济增速领跑,湖北有哪些经验?有哪些优势产业?接下来有何打算……带着上述问题,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
  设立20亿元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
  证券时报记者: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湖北在产业布局方面有何做法?
  刘海军: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湖北省经信厅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统筹策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心走深走实,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经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在工作中,知行合一。
  一是努力做好工业稳增长。省市县三级共抓工业重大增长点,加强前瞻谋划、科学调度、精准施策、个性服务,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汽车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等难题,以工业之进支撑全省经济之稳,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工业大省前列,有力发挥了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
  二是努力做好产业谋划。精准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制造强国高地、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工作安排,按照抓重点、抓关键的思路和方法,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制定完善系列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健全“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形成共同缔造格局,努力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努力做好技改赋能。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工程,巩固拓展钢铁、化工、汽车、电子信息、装备、食品和智能家电等行业技改现场会成功经验,继续每季度分行业召开技改现场会,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强省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办好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及光电子信息博览会,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立足产业优势,湖北制定实施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光芯屏端网”产值突破7000亿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点赞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加快新兴产业培育,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6%,比规上工业高14.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6.1%;武汉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武汉先后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两大国家级“金字招牌”。
  目前,湖北设立的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已由15亿元增加至20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尤其是上述五大优势产业发展。
  聚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证券时报记者:湖北省目前的优势产业有哪些?
  刘海军:湖北工业门类齐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 41个行业大类、207 个行业中类的省份之一。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789.9亿元,同比增长8.4%,保持较快增长水平,总量居中部第二、全国第八位。其中,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9801.6 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 92.6%。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工业41 个行业大类中,有 17 个行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2022 年,湖北省有汽车、电子信息、食品、机械和化工等 5 个主导产业的营业收入超 6000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6922.9亿元,电子信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300亿元左右,食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727.1亿元,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598.4亿元,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6863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优势产业的上市情况如何?针对这些产业有何上市培养计划?
  刘海军:湖北省优势产业制造业企业上市数量达112家。涉及行业领域主要是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建材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我省优势产业。
  下一步,一是聚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强产业培育池。围绕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目标,选取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建立由省委常委领衔的专项工作机制和“七个一”工作体系,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并联合省直部门、专家团队、龙头企业谋划编制“一业一策”。调整优化制造业“链长制”,形成“链长领导包保服务、链主企业主导引领、链创平台科技支撑”的新机制。通过重大项目驱动、企业培育引领,大力提升重点产业规模壮大,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聚力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做大企业储备库。出台《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培育方案》,以及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发展、隐形冠军培育、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等措施,从研发平台奖励、税收优惠、融资服务等方面优化政策环境。持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增数量、增规模、增实力。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全面优化申报流程和跟踪培育机制,加大深度挖潜和精准服务力度。坚持以大带小,大中小结合,为企业壮大营造更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三是聚力提升各类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做优培育孵化池。配合有关部门,支持本土金融机构做大作强,积极引导各类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优势产业及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孵化培育。
  构建专精特新“孵化池” 狠抓优质企业梯度培育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湖北省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有多少?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上,经信厅有哪些做法?
  刘海军: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湖北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4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57家。
  一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夯实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基础力量。全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稳规进规成绩突出的市州和县(市、区)进行奖补,省政府出台了《促进工业小微企业快成长上规模的意见》《支持中小微企业降成本若干措施》《缓解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纾困解难、促进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加快复苏,一大批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257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7526家,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新高。
  二是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认真落实工信部关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抓紧出台湖北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目前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做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对照国家标准,已在全国先行启动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形成湖北省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在全省进行了四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共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57家,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形成湖北省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积极在湖北省重点产业的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了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湖北省通过国家审核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3家,是全省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
  三是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厚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沃土。全省制造业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打造“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升级版,设立15亿元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了《支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全力培育“光芯屏端网”、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绿色石化等产业集群。全面推进以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打造“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升级版,不断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有力撬动了全省中小企业技改投入,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厚植沃土。
  四是围绕“强链”“补链”“固链”,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的基础是中小企业,抓产业链必须抓中小企业。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建立了“一条产业链、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机制。以“链长制”为抓手,聚焦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光通信、现代化工、节能环保、纺织、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既抓产业链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的做大做强,也抓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大企业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通过大企业汇聚创新力量、构筑创新平台,弥补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围绕“强链”“补链”“固链”,培育了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了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提升了产业链的稳定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工业大省 湖北靠什么?专访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