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的新明星: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切入点在哪里?

最新信息

慕尼黑车展的新明星: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切入点在哪里?
2023-09-12 09:02:00
9月10日,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正式落下帷幕。
  汽车业的电动化转型无疑是本届车展的焦点,除了已经缺席十年之久的特斯拉携旗下改进版的Model 3再度参展之外,以比亚迪、零跑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更是给慕尼黑车展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中国参展商成为明星
  本届慕尼黑车展吸引了来自38个国家的约750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参展商数量较上届车展翻倍,仅次于东道主德国。包括比亚迪、零跑、名爵、小鹏、阿维塔等多家中国车企以及宁德时代为首的零部件厂商均成为本届车展的焦点。
  根据主办方德国汽车协会的统计,共计有7家中国汽车品牌正式参展,但实际上考虑到蔚来和东风岚图分别选择在主展馆之外的自家蔚来中心和慕尼黑市中心购物街作为户外展台登场,慕尼黑车展的中国味道其实更加浓厚。作为对比,拥有14个子品牌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仅派出欧宝品牌参展。
  德国蓓睿适Berylls咨询管理公司表示,中国品牌的爆发以及素来不参展的特斯拉的重新回归,说明了电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未来数年之内,全球汽车市场将被这些电动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所瓜分。
  凯捷咨询Capgemini则对中国车企在本届车展上的亮眼表现评价道:“现在在欧洲也能体验到中国汽车工业的能力,这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凯捷咨询指出,在数字化和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成为西方品牌竞争对手的中国品牌可能将能够复制特斯拉的成功。特斯拉在欧洲的成功得益于该品牌拥有创新光环,中国厂商或很快也将拥有这一效应。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指出,随着中国正在成为汽车超级大国,德国制造商过去连续创造利润纪录的时代即将结束。德国汽车管理中心CAM所长Stefan Bratzel也表示,中国汽车不仅生产成本比西方竞争对手更低,而且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走得更远,并且变得越来越创新。
  曾经引领了大众集团电动化转型,却因数字化转型不顺被解职的前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更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中国汽车工业能力以及中德加深合作高度赞扬。迪斯表示,德国汽车企业向中国靠拢、通过合作促进创新是正确的,大众与小鹏、奔驰与吉利、宝马与长城的合作是如今的新现实,如果能够将中国的生产工业能力与欧洲的品牌力结合,对于双方都有利。
  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德·梅奥Luca de Meo毫不避讳地表示:“很明显,中国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上非常有竞争力。我认为他们比我们领先一代。”
  产品力与品牌力,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切入点何在?
  在慕尼黑刮起的“中国旋风”无疑是中国汽车工业能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在迪斯呼吁德国人面对“新现实”的同时,中国车企也需要面对的现实则是“叫好不叫座”无法转化为实际销量。
  值得玩味的一个观察角度在于,9家在慕尼黑车展抛头露面的中国品牌除蔚来之外,均未能够在德国乃至欧洲建立销售渠道。比亚迪虽然早在去年10月就与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至今仍缺乏直面欧洲普遍消费者的渠道。
  事实上,对于中国品牌的高度赞扬也主要来自于专业媒体以及德国汽车业内部,对于既不阅读专业媒体,在现实生活中也找不到中国品牌经销商的普通群众而言,中国品牌距离欧洲市场仍然太远。
  与在欧洲的头部电动汽车企业相比,中国品牌的差距依然巨大。2023年上半年,特斯拉和大众品牌依然以17.78万辆和9.7万辆的电动汽车销量领跑欧洲市场,两者合计瓜分了近四成的市场。若将奔驰、宝马以及其他大众集团子品牌一并纳入计算,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大致为特斯拉两成、德国传统车企四成以及其他的格局。
  在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之后,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欧出口虽然屡创新高,甚至占据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约15%的份额,但目前的出口主力品牌依然是以特斯拉、名爵、Dacia为主的中国制造的非本土品牌。例如1至7月之间在欧洲销量超过5.7万辆电动车的名爵品牌,甚至超过了大众旗下的斯柯达和西雅特电动车销量之和,但欧洲普通消费者对于名爵背后的上汽集团却知之甚少。
  品牌力的缺失固然是中国本土品牌的挑战,但电动汽车市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差异却也提供了巨大机遇。
  一方面,德国新车网站Carwow以及麦肯锡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电动汽车市场的顾客忠诚度明显低于燃油车市场且仍在持续下降,例如燃油车车主在购置新车时仅有36%愿意更换品牌,而纯电汽车车主更换品牌的比例达70%。去年12月约有30%的德国受访者表示愿意考虑中国品牌,截至今年5月该比例已上升至42%。
  另一方面,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目前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真空。斯柯达经销商协会副主席Thomas Peckruhn就批评过,传统汽车制造商提供的紧凑型电动汽车太少了。事实上,对于德国消费者而言,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一款售价在4万欧元(约合30万人民币)以下的电动车型以供选择。
  德国蓓睿适咨询认为,当中国品牌能够在2万欧元至3万欧元区间的市场立足时,欧洲汽车行业的冲击就会出现。如果中国品牌能够迅速反应,就能快速获得市场份额。
  目前欧洲为数不多的4万欧元以下电动车型仅有大众的ID.2,但该车型计划在2025年上市,目前仍留有近两年的窗口机遇。
  Jato Dynamics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均价为31829欧元,明显低于欧洲的55821欧元和美国的63864欧元。报告总结道,中国在推动电动汽车广泛普及方面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行业为大众生产价格实惠的入门级汽车的能力,这也是中国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优势。
  不过,目前为止中国品牌并未选择错位竞争的路线。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发布的《2023年6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中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对欧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均价为3万美元,对挪威等国的新能源汽车均价更高达3.9万美元。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开幕式演讲中也强调,德国作为汽车国家的竞争力不容置疑,世界上依然没有任何一个区域能够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聚集如此多的汽车厂商。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慕尼黑车展的新明星: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切入点在哪里?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